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本文大部分内容转载自知乎专栏前端酱爆,作者章伟东,网易云音乐 前端工程师。前端晚间课进行修改,根据现在发展情况增加了内容。
2021年7月14日,React Native 核心团队的 Joshua Gross 在 Twitter 说,RN 的新架构已经在 Facebook 内部落地了,并且 99%的代码已经开源。这次的架构升级“蓄谋已久”,Joshua 说他们从 2018 年 1 月就开始规划了。
2021年尾声, React Native 新架构所依赖的 React 18 发了 beta 版,React Native 新架构面向生态库和核心开发者的文档也正式发布,React Native 团队成员 Kevin Gozali 也在最近一次访谈中谈到新架构离正式发版还差最后一步延迟初始化,而最后一步工作大约会在 2022 年上半年完成。种种迹象表明,React Native 新架构真的要来了。
本文主要介绍FB团队正在重构的ReactNative(下面称RN)新架构,主要当前架构(以下称旧架构),Bridge带来的问题,新架构,JSI,Fabric,TurboModules,CodenGen及LeanCore等概念。
旧架构
旧RN主要有3个线程
JS thread。JS代码执行线程,负责逻辑层面的处理。Metro(打包工具)将React源码打包成一个单一JS文件(就是图中JSBundle)。然后传给JS引擎执行,ios和android统一用的是JSC。
UI Thread(Main Thread/Native thread)。这个线程主要负责原生渲染(Native UI)和调用原生能力(Native Modules)比如蓝牙等。
Shadow Thread。这个线程主要是创建Shadow Tree来模拟React结构树。Shadow Tree可以类似虚拟dom。RN使用Flexbox布局,但是原生是不支持,所以Yoga就是用来将Flexbox布局转换为原生平台的布局方式。
Bridge的问题
首先回顾一下早前版本Bridge的运行过程。
当我们写了类似下面的React源码。
<View style={{
backgroundColor: 'pink',
width: 200,
height: 200}}/>
JS thread会先对其序列化,形成下面一条消息,
UIManager.createView([343,"RCTView",31,{"backgroundColor":-16181,"width":200,"height":200}])
通过Bridge发到ShadowThread。Shadow Tread接收到这条信息后,先反序列化,形成Shadow tree,然后传给Yoga,形成原生布局信息。
接着又通过Bridge传给UI thread。
UI thread 拿到消息后,同样先反序列化,然后根据所给布局信息,进行绘制。
从上面过程可以看到三个线程的交互都是要通过Bridge,因此瓶颈也就在此。
Bridge三个特点:
- 异步。这些消息队列是异步的,无法保证处理事件。
- 序列化。通过JSON格式来传递消息,每次都要经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开销很大。
- 批处理。对Native调用进行排队,批量处理。
异步设计的好处是不阻塞,这种设计在大部分情况下性能满足需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会出问题,比如瀑布流滚动。
当瀑布流向下滑动的时候,需要发请求给服务端拿数据进行下一步渲染。
滚动事件发生在UI thread,然后通过Bridge发给JS thread。JS thread 监听到消息后发请求,服务端返回数据,再通过Bridge返回给Native进行渲染。由于都是异步,就会出现空白模块,导致性能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性能瓶颈主要是存在JS线程和Native有交互的情况,如果不存在交互,RN的性能良好。
因此,对于RN的优化,主要集中在Bridge上,有下面3个原则:
- JS和Native端不通信。最彻底的方式,消息不走Bridge。
- JS和Native减少通信。在两端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尽量通信减少次数。比如多个请求合并成一个。
- 较少JSON的大小。比如图片转为Base64会导致传输数据变大,用网络图片代替。
RN里面可以通过MessageQueue来监听Bridge通信,主要代码如下:
import MessageQueue from 'react-native/Libraries/BatchedBridge/MessageQueue.js';
const spyFunction = (msg) => {
console.log(msg);
};
MessageQueue.spy(spyFunction);
下面是监听到的信息:
新架构
FB团队逐渐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受到Flutter的压力,在2018年提出了新架构,并开始实施,
主要有JSI、Fabric、TurboModules、CodeGen、LeanCode组成。
JSI
JSI是整个架构的核心和基石,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它上面。
JSI是Javascript Interface的缩写,一个用C++写成的轻量级框架,它作用就是通过JSI,JS对象可以直接获得C++对象(Host Objects)引用,并调用对应方法。
另外JSI与React无关,可以用在任何JS 引擎(V8,Hermes)。
有了JSI,JS和Native就可以直接通信了,调用过程如下:
JS->JSI->C++->ObjectC/Java(关键)
自此三个线程通信再也不需要通过Bridge,可以直接知道对方的存在,让同步通信成为现实。具体的用法可以看 官方例子。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有了JSI,JS引擎不再局限于JSC,可以自由的替换为V8,Hermes,进一步提高JS解析执行的速度。(RN官方宣布:Hermes将成为React Native默认的JS引擎)
Fabric
Fabric是整个架构中的新UI层,包括了新架构图中的renderer和shadow thread。
下图是旧的通信模型。
三个线程通过Bridge异步通信,数据需要拷贝多份。
有了JSI以后,JS可以直接掉调用其他线程,实现同步通信机制。另外数据可以直接引用,不需要拷贝,于是就变成了下面新的通信模式.
除了同步能力,直接引用,另外一个好处是Fabric现在支持渲染优先级比如React的Concurrent和Suspense模式
下面两张图是从启动到渲染阶段,加入Fabric前后的变化。
改造为Fabric之后
TurboModules
TurboModules主要和原生应用能力相关,对应新架构图上的Native Modules,这部分的优化是:
通过JSI,可以让JS直接调用Native模块,实现一些同步操作。比如调用摄像头能力。Native模块懒加载。之前RN框架启动的时候会加载所有Native模块,导致启动慢,时间久。现在有了TurboModules后,可以实现按需加载,减少启动时间,提高性能。
CodeGen
通过CodeGen,自动将Flow或者Ts等有静态类型的JS代码翻译成Fabric和TurboModules使用的原生代码。
Lean Core
这部分主要是包的瘦身,以前所有的包都放在RN核心工程里面。现在RN核心只保留必要的包,其他都移到react-native-community 或者拆出单独的组件,比如Webview和AsyncStore。
结语
该文章是时间较早发布的文章,但是整体方向个人觉得是不会变的(有误请指出),最晚下半年,React Native 新架构应该可以到来,这次升级过后,RN 在性能上应该能够追平 Flutter(InfoQ 记者采访了 58 同城资深前端工程师,58RN、Hybrid 框架的负责人蒋宏伟,纪要上面蒋宏伟的观点),首先,JavaScript 和 Dart 语言上都支持了 AOT 预编译,打个平手。其次,JavaScript 和 Dart 和底层交互都是通过 C++ 进行的,也是打个平手。最后,RN 原生组件绘制有平台的优化加成, 相对于 Flutter 自绘引擎绘制,可能还会好上一些。
2021年上半年,自己也用过RN做了一个个人项目ReadIT(算是学习,用的是v0.61),感触就是升级异常麻烦,使用第三方库的话出问题难找,好在最后还是完成,也学习了一些技术(当然呢,忘关了,哈哈),参考了一些RN优秀项目的目录组织结构,所以觉得代码还是比较漂亮的。
客户端(react-native、@react-navigation、react-native第三方库、typescript、mobx、marked等技术)
中台后管系统(antd4、react、redux、react-router4、hook等技术)
后端程序(koa、mongoDb、jsonwebtoken、ali-oss等技术)
web版(vue3、vite、vue-router、vuex)
github,https://github.com/xiaobinwu/readIt
效果, https://read-it.oss-cn-shenzhen.aliyuncs.com/e2b822229c4f47000689c4d7b2209b1a.mp4
感兴趣可以看一下,别忘了打赏star,感觉越讲越远,对于RN新架构,我们拭目以待吧。
- 上一篇: React(1)初识React框架
- 下一篇: 推荐几款ReactJS最优秀的UI框架
猜你喜欢
- 2025-05-22 Hyper:让前端开发回归初心,挑战 React 的新生代 UI 语言
- 2025-05-22 阿里AI工具Web Dev上线!一句话生成React网页
- 2025-05-22 在所有平台上使用React进行构建:顶级框架和工具
- 2025-05-22 29、魔法微前端——React 19 模块化架构
- 2025-05-22 详解React Flux架构工作方式
- 2024-09-22 React后台管理前端系统(基于开源框架开发)起步式
- 2024-09-22 推荐几款ReactJS最优秀的UI框架
- 2024-09-22 React(1)初识React框架
- 2024-09-22 前端框架React介绍
- 2024-09-22 初识React框架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05-23浅谈3种css技巧——两端对齐
- 05-23JSONP安全攻防技术
- 05-23html5学得好不好,看掌握多少标签
- 05-23Chrome 调试时行号错乱
- 05-23本文帮你在Unix上玩转C语言
- 05-23Go 中的安全编码 - 输入验证
- 05-2331个必备的python字符串方法,建议收藏
- 05-23Dynamics.js – 创建逼真的物理动画的 JS 库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前端设计模式 (75)
- 前端性能优化 (51)
- 前端模板 (66)
- 前端跨域 (52)
- 前端缓存 (63)
- 前端react (48)
- 前端md5加密 (49)
- 前端路由 (55)
- 前端数组 (65)
- 前端定时器 (47)
- 前端接口 (46)
- Oracle RAC (73)
- oracle恢复 (76)
- oracle 删除表 (48)
- oracle 用户名 (74)
- oracle 工具 (55)
- oracle 内存 (50)
- oracle 导出表 (57)
- oracle约束 (46)
- oracle 中文 (51)
- oracle链接 (47)
- oracle的函数 (57)
- mac oracle (47)
- 前端调试 (52)
- 前端登录页面 (48)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