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程教程与实战项目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将 AI 融入工作流:滴滴前端工程师的研发效率提升笔记

ins518 2025-09-18 00:54:49 技术文章 15 ℃ 0 评论

“改个按钮颜色要排期三天”——这大概是前端人最怕听到的鬼故事。

昨晚,我亲眼看见隔壁组的小王对着电脑吼了句“把登录页改成暗黑模式”,AI-IDE十秒就吐出完整代码,连按钮悬停动效都带好了。

我当场愣住:这玩意儿到底是工具,还是直接把程序员饭碗端走了?

先说结论:AI-IDE现在不是帮你写几行代码,它直接替你开需求会、画架构图、写单测、跑审查,一条龙。

用得好,你就是指挥官;用不好,你就是被指挥的。

我上周接了个老项目,需求文档厚得像砖头。

我把PDF拖进AI-IDE,它先弹出一句“检测到三处逻辑冲突”,接着列出功能优先级,连“用户没网时该咋提示”都想到了。

以前这种梳理至少耗半天,现在五分钟搞定,需求评审直接跳过。

技术选型更离谱。

我问“要不要上React ServerComponents”,它甩给我一张对比表:包体积、首屏时间、团队学习成本,连招人难度都算进去了。

最骚的是,它顺手生成了张架构图,模块颜色按耦合度渐变,一眼看出哪块最容易炸。

代码阶段反而最省心。

Figma设计稿一传,AI拆成三层:组件、样式、动画。

我让它用公司内部的ButtonV3,它真能找到对应仓库路径,自动import,连主题token都配好了。

改了两轮,UI妹子说“圆角再大2px”,我吼一嗓子,AI直接patch,gitdiff干净得像人工手敲。

重构才是惊喜。

我指着一段三百行的表单校验,AI说“这段逻辑重复率87%,建议拆成useValidation钩子”。

十秒后,新文件生成,旧代码标红废弃,还附了迁移示例。

跑测试,Jest用例同步更新,覆盖率从42%飙到78%。

测试环节以前最烦人。

现在先写测试再写功能,AI照着测试描述生成实现,幻觉问题直接扼杀在摇篮。

上周它发现我漏了“空数组时应该返回[]而不是undefined”,单测当场标红,省得线上用户骂娘。

安全审查也卷进来了。

我顺手点了下“合规扫描”,AI蹦出警告:“这段埋点代码可能违反GDPR,建议加匿名化逻辑”。

我后背一凉,想起去年被法务追着改需求的噩梦。

多人协作像开黑。

我和后端阿强、产品小李同时在线,AI实时同步代码和文档。

我改接口名,它自动提醒阿强更新mock,小李的PRD里字段描述同步变红。

远程办公三年,第一次感觉团队在一个大脑里干活。

最妙的是,AI在学我的习惯。

我老把工具函数放utils/toolkit,它现在生成代码直接丢那;我喜欢用可选链,它默认就加?.

像养了只电子宠物,越喂越懂你。

但别高兴太早。

上周我偷懒让AI直接生成一个复杂图表库,结果它引了个GPL协议的包,差点害全项目开源。

现在我在项目根目录建了.ai-rules,写明“禁止GPL、优先MIT”,AI果然老实了。

说到底,AI-IDE是把双刃剑。

会用的人,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全链路提效,摸鱼时间翻倍;

不会用的人,AI生成的屎山代码堆到明年。

未来前端开发只剩两件事:告诉AI要做什么,然后确认它没瞎搞。

剩下的时间,喝咖啡去吧。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