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程教程与实战项目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知乎大V方应杭:前端工程师从腾讯、阿里到创业,13年的职业反思

ins518 2025-09-11 20:26:32 技术文章 2 ℃ 0 评论

“写代码写到凌晨三点,年终奖却只够换台新手机,值吗?

昨晚刷知乎,看到方应杭这个名字,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话。

他2012年从华科软件系毕业,先腾讯,再武汉外包,再阿里,最后自己开培训班,干了七年又关掉,现在窝在武汉一家AI小公司,折腾浏览器插件。

一路跳来跳去,没按常理出牌,却活成了我想问答案的那个人。

先说腾讯。

他进去就发现,自己那点水平在鹅厂根本不够看,干脆辞职。

不是矫情,是真干不动。

回到武汉,接外包,一天一千块,2015年程序员客栈上随便捡单,忙完还能打两把游戏。

那会儿互联网像自助餐,谁都能夹一筷子。

外包练了手,他把Python后端和Angular前端写进简历,2013年Angular还是稀罕货,直接敲开阿里大门。

在阿里,他学乖了:不卷。

年终奖给多少算多少,不指望靠它买房,压力瞬间小一半。

同寝室兄弟拒了阿里内推,理由简单——“加班就没空打LOL”。

这句话把他点醒:原来有人真把生活排在KPI前面。

培训班是他最大的一次下注。

先周末试讲,发现学生肯掏钱,才全职干。

七年里,他看着行业门槛一点点抬高,学员从“零基础月薪过万”变成“985科班找不到实习”。

潮水退了,裸泳的是自己,于是关门止损,转身扎进AI。

AI这口饭,他吃得很“前端”。

不写底层,专搞用户体验:AI记账、AI记事本、AI读财报,能点两下鼠标解决的,绝不让人敲命令。

他们公司做的Monica插件,一键总结网页,海外用户抢着付费,国内却连吆喝都懒得打。

差别在哪?

老外习惯为效率掏钱,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开会员。

我问他怕不怕被AI淘汰。

他摇头:当年写汇编的人也没饿死,只是换了高级语言。

现在AI把“写代码”翻译成“说人话”,程序员升级成产品经理,岗位少了,门槛高了,但活儿还在。

真正惨的是刚毕业的小朋友,还没学会走路,就被要求跑马拉松。

他最爱举的例子是浏览器插件。

大厂看不上这点小功能,小团队反而能活得滋润。

就像当年没人想到外卖能养活一个美团,AI插件也许就是下一个暗门。

最后我问他,折腾十年,到底图啥。

他想了想,说:

“选个自己不讨厌的方向,干着干着就成了路。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