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今日,腾龙正式发布了两支镜头:腾龙11-20mm F/2.8 Di III-A RXD(B060)以及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这支镜头,型号为A057,作为腾龙全画幅无反镜头产品中,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是首款将焦段覆盖到500mm的超长焦变焦镜头来说,其有着非常热门的关注度,毕竟体积小巧、重量轻、焦段长、性价比高,而且有带有防抖功能,可以让索尼全画幅用户完全摆脱三脚架进行创作,不得不说非常的贴合对长焦镜头有需求的用户心理。借着这支镜头发布的时间,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对这支镜头的一些看法。关于腾龙11-20mm F/2.8 Di III-A RXD的解析,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进行说明《半画幅轻便型超广 腾龙11-20mm F/2.8 Di III-A RXD新品解析》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其实熟悉腾龙品牌的用户应该都知道,腾龙在大变焦镜头以及超长变焦镜头的设计上颇有经验,比如最早1992年发布的AF 28-200mm F3.8-5.6 Aspherical这支镜头还获得了1993-1994年度的EISA大奖,但今天我毕竟不是来和大家聊大变焦镜头的,而是聊腾龙的超长变焦镜头,说这个只是想告诉大家,腾龙在在大变焦镜头以及超长变焦镜头领域的实力不容小窥。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话题还是回归超长变焦镜头,2013年,腾龙发布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2016年,腾龙再一次发布这支镜头的升级版: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开创了单反时代超长变焦镜头的性价比之选,并且这两支镜头在很长时间内的销量都非常不错。而在无反时代,腾龙并没有着急于布局超长变焦镜头的产品线,而是先完成了全画幅大三元镜头的布局之后,才开始耕耘自己擅长的大变焦以及超长焦镜头,此次发布的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这支镜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的。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镜头规格:
·镜头焦距:150-500mm;
·镜头最大光圈:f/5-f/6.7;
·镜头最小光圈:f/22-f/32;
·镜头视角:16°25′~4°57′;
·光圈叶片:7枚光圈叶片;
·镜头结构:16组25片(其中包含了1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片);
·最近对焦距离:0.6m(150mm端)/ 1.8m(500mm端);
·最大放大倍率:1:3.1(150mm端)/ 1:3.7(500mm端);
·滤镜尺寸:φ82mm;
·镜头尺寸:φ93mm×209.6mm;
·重量:1725g/脚架环155g
·卡口类型:E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的光学结构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的MTF曲线
·特点1:可以手持的全画幅500mm超长焦镜头
我们先把目光放在2016年,这一年腾龙发布了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108.4×260.2mm的体积和2010g的重量谈不上便携,但那个年代的此类型的镜头都差不多;而在无反时代的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身上,其将体积控制在了φ93mm×209.6mm,重量控制在了1725g,作为一支全画幅的500mm级别超长焦变焦镜头,可以说是非常的紧凑与小巧。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另外作为一支外变焦镜头,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在500mm望远端镜筒伸出时长度也控制在约283mm。150mm至 500mm的变焦环旋转角度仅75°,只需小幅度动作即可迅速变焦至期望的视角,不易错失快门良机。配合VC光学防抖机构,大幅提升手持拍摄时的性能表现。而当配合使用APS-C画幅无反相机时的等效焦距为225-750mm。
·特点2:紧凑小巧的同时拥有高画质表现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的光学结构为16组25片,相比此前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的13组21片的光学结构要复杂了很多,在其特殊镜片上,这支镜头包含了1枚特殊材质的XLD(eXtra 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和2枚复合非球面镜片经过优化配置,可大幅抑制轴向色差等各种像差。不过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测试数据,可能光看文字也无法体现出这支镜头的画质表现到底如何,当我拿到这支镜头之后我会详细的去体验一番。
·特点3:饱受好评的VXD线性对焦马达
在无反时代,每一个镜头厂商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特点,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此次搭载了VXD线性马达对焦机构,而这个VXD此前已经在70-180mm F/2.8 Di III VXD搭载过,拥有出色的对焦响应能力以及高速高精度的表现;而此次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同样也拥有这样的表现能力,按照官方的说法,即便是在500mm也是如此,可以轻松拍摄体育、赛车、鸟类等题材的照片,不仅如此即便是面对近距离拍摄同样也表现不俗,这样的对焦性能同样也可以用于视频的拍摄。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另外,腾龙还重点提到了这支镜头的线性马达和腾龙以往的驱动方式不一样,AF驱动时不易产生振动,马达也更加宁静,非常适合在安静环境下的照片及视频拍摄。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也会在收到测试镜头之后,重点测试的一个点。
·特点4:优秀的VC光学防抖能力
如果说一支超长焦镜头不搭配防抖,那么其实用性会大大的降低,虽然索尼全画幅机身都带有防抖功能,但是镜头防抖配合机身防抖能实现更好的防抖效果,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内置了VC光学防抖机构,按照以往我使用带有VC光学防抖的腾龙镜头经验来看,防抖效果还是不错的,而此次在保持小巧体积、最长焦段做到500mm的同时,还内置VC光学防抖,的确不容易。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镜头防抖可以通过开关在3种模式(模式1:标准模式、模式2:平移专用模式、模式3:防抖效果优先模式)中切换,您可根据拍摄条件及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防抖模式。
·特点5:长焦也能玩微距,0.6m的近摄能力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150mm处为0.6m,500mm处为1.8m,作为超长焦镜头拥有着优秀的近摄能力。尤其在150mm处,最大摄影倍率达到1:3.1,当拍摄花卉昆虫等被摄物时,能轻松进行长焦微距创作,品味其魅力表现。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特点6:带有BBAR-G2镀膜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此次仍然采用了BBAR-G2宽频抗反射镀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眩光以及鬼影的光反射,对画质的提升有着实打实的帮助;另外,这支镜头还拥有抗污涂层,简单来说,有了这个涂层,前镜组上面的水滴、指纹等都可以很轻松的处理掉。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官方样片
·其他值得注意的方面
另外,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还拥有多种便利功能,比如标配兼容阿卡云台的脚架接环(含背带安装孔)、遮光罩前端带保护橡胶、操控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开关部件、提高使用便捷性的随心锁(伸缩式变焦锁定开关)等;并且还能实现对于索尼相机的“高速混合AF”以及“眼部AF”等各种内置功能。
·编辑观点:
几年前,当我们评价无反相机体系时,当时的结论是,有一个领域是无反相机落后的,那就是使用超长焦焦段镜头拍摄诸如生态、运动等题材的照片。所以目前提到“打鸟”、“拍飞机”,摄影爱好者们第一个反应还依旧是单反相机搭配超远摄定焦或变焦镜头的组合。但是几年之后的今天,各大无反厂商都已经完善了自家长焦镜头的布局,所以当时的结论在现在看来已经完全过时了。
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对于索尼用户来说,原生E卡口镜头的价格的确让很多人难以承受,而第三方镜头厂商有迟迟没有类似焦段的镜头出现,所以我想这才是腾龙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发布的契机,另外再来说一下为什么不是150-600mm以及200-600mm这样的焦段,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要做到150-600mm的话很难保证体积,如果做到200-600mm的话又会和索尼200-600mm产生正面冲击,所以差异化竞争吧!
猜你喜欢
- 2025-03-19 女神专属微单 索尼Alpha 6100评测
- 2025-03-19 “微单手机”索尼Xperia PRO-I亮点解析:不只1英寸大底
- 2025-03-19 无线降噪适合哪些场景 索尼WH-1000XM2耳机体验
- 2025-03-19 索尼XZ2用高通射频前端套件 表现更出众
- 2025-03-19 HIFIMAN RE2000+平衡线搭配索尼“金砖”WM1Z的聆听体验
- 2025-03-19 最好用的vlog相机 索尼ZV-1售价仅4399元
- 2025-03-19 照片视频通吃 索尼FE 24-70mm F2.8 GM II测评
- 2025-03-19 静心之作--戏说SONY当家花旦ZX1(疏肝养心音乐静心曲60分钟)
- 2025-03-19 听了三天,退烧:入手 SONY 索尼 PCM-D100 数码录音笔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最近发表
-
- 宇宙厂:深入聊聊 CJS 和 ESM 模块化三点核心差异?
- #前端高手进阶#一起薅羊毛~
- 前端基础进阶(十):深入详解函数的柯里化
- 2025 年 Object 和 Map 如何选择?
- 为何说 postMessage 才是真正的 setTimeout(0)?
- 为什么高手写 JS 总是又快又好?这10个技巧你要知道
- 2025 年 Deno 终于官宣 pnpm 和 Yarn 可使用 JSR?
- 宇宙厂:为什么前端要了解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 (INP)
- Node.js 原生支持 TypeScript?开发者需要了解的一切
- 请务必用 postTask/isInputPending 释放JS主线程!
- 标签列表
-
- 前端设计模式 (75)
- 前端性能优化 (51)
- 前端模板 (66)
- 前端跨域 (52)
- 前端缓存 (63)
- 前端react (48)
- 前端md5加密 (49)
- 前端路由 (55)
- 前端数组 (65)
- 前端定时器 (47)
- 前端接口 (46)
- Oracle RAC (73)
- oracle恢复 (76)
- oracle 删除表 (48)
- oracle 用户名 (74)
- oracle 工具 (55)
- oracle 内存 (50)
- oracle 导出表 (57)
- oracle约束 (46)
- oracle 中文 (51)
- oracle链接 (47)
- oracle的函数 (57)
- mac oracle (47)
- 前端调试 (52)
- 前端登录页面 (48)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