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前言
前端路由一直是一个很经典的话题,不管是日常的使用还是面试中都会经常遇到。本文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版的 react-router 来一起揭开路由的神秘面纱。
通过本文,你可以学习到:
- 前端路由本质上是什么。
- 前端路由里的一些坑和注意点。
- hash 路由和 history 路由的区别。
- Router 组件和 Route 组件分别是做什么的。
路由的本质
简单来说,浏览器端路由其实并不是真实的网页跳转(和服务器没有任何交互),而是纯粹在浏览器端发生的一系列行为,本质上来说前端路由就是:
对 url 进行改变和监听,来让某个 dom 节点显示对应的视图。
仅此而已。新手不要被路由这个概念给吓到。
路由的区别
一般来说,浏览器端的路由分为两种:
- hash 路由,特征是 url 后面会有 # 号,如 baidu.com/#foo/bar/baz。
- history 路由,url 和普通路径没有差异。如 baidu.com/foo/bar/baz。
我们已经讲过了路由的本质,那么实际上只需要搞清楚两种路由分别是如何 改变,并且组件是如何监听并完成视图的展示,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不卖关子,先分别谈谈两种路由用什么样的 api 实现前端路由:
hash
通过 location.hash = 'foo' 这样的语法来改变,路径就会由 baidu.com 变更为 baidu.com/#foo。
通过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这个事件,就可以监听到 hash 值的变化。
history
其实是用了 history.pushState 这个 API 语法改变,它的语法乍一看比较怪异,先看下 mdn 文档里对它的定义:
“
history.pushState(state, title[, url])
”
其中 state 代表状态对象,这让我们可以给每个路由记录创建自己的状态,并且它还会序列化后保存在用户的磁盘上,以便用户重新启动浏览器后可以将其还原。
title 当前没啥用。
url 在路由中最重要的 url 参数反而是个可选参数,放在了最后一位。
通过 history.pushState({}, '', foo),可以让 baidu.com 变化为baidu.com/foo。
为什么路径更新后,浏览器页面不会重新加载?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平常通过 location.href = 'baidu.com/foo' 这种方式来跳转,是会让浏览器重新加载页面并且请求服务器的,但是 history.pushState 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 url 改变,但是不重新加载页面,完全由用户决定如何处理这次 url 改变。
因此,这种方式的前端路由必须在支持 histroy API 的浏览器上才可以使用。
为什么刷新后会 404?
本质上是因为刷新以后是带着 baidu.com/foo 这个页面去请求服务端资源的,但是服务端并没有对这个路径进行任何的映射处理,当然会返回 404,处理方式是让服务端对于"不认识"的页面,返回 index.html,这样这个包含了前端路由相关js代码的首页,就会加载你的前端路由配置表,并且此时虽然服务端给你的文件是首页文件,但是你的 url 上是 baidu.com/foo,前端路由就会加载 /foo 这个路径相对应的视图,完美的解决了 404 问题。
history 路由的监听也有点坑,浏览器提供了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事件,但是它只能监听到浏览器回退和前进所产生的路由变化,对于主动的 pushState 却监听不到。解决方案当然有,下文实现 react-router 的时候再细讲~
实现 react-mini-router
本文实现的 react-router 基于 history 版本,用最小化的代码还原路由的主要功能,所以不会有正则匹配或者嵌套子路由等高阶特性,回归本心,从零到一实现最简化的版本。
实现 history
对于 history 难用的官方 API,我们专门抽出一个小文件对它进行一层封装,对外提供:
- history.push。
- history.listen。
这两个 API,减轻用户的心智负担。
我们利用观察者模式封装了一个简单的 listen API,让用户可以监听到history.push 所产生的路径改变。
// 存储 history.listen 的回调函数
let listeners: Listener[] = [];
function listen(fn: Listener) {
listeners.push(fn);
return function() {
listeners = listeners.filter(listener => listener !== fn);
};
}
这样外部就可以通过:
history.listen(location => {
console.log('changed', location);
});
这样的方式感知到路由的变化了,并且在 location 中,我们还提供了 state、pathname、search 等关键的信息。
实现改变路径的核心方法 push 也很简单:
function push(to: string, state?: State) {
// 解析用户传入的 url
// 分解成 pathname、search 等信息
location = getNextLocation(to, state);
// 调用原生 history 的方法改变路由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 '', to);
// 执行用户传入的监听函数
listeners.forEach(fn => fn(location));
}
在 history.push('foo') 的时候,本质上就是调用了 window.history.pushState 去改变路径,并且通知 listen 所挂载的回调函数去执行。
当然,别忘了用户点击浏览器后退前进按钮的行为,也需要用 popstate 这个事件来监听,并且执行同样的处理:
// 用于处理浏览器前进后退操作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 => {
location = getLocation();
listeners.forEach(fn => fn(location));
});
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 Router 和 Route 组件,你就会看到它们是如何和这个简单的 history 库结合使用了。
实现 Router
Router 的核心原理就是通过 Provider 把 location 和 history 等路由关键信息传递给子组件,并且在路由发生变化的时候要让子组件可以感知到:
import React, { useState, useEffect, ReactNode } from 'react';
import { history, Location } from './history';
interface RouterContextProps {
history: typeof history;
location: Location;
}
export const RouterContext = React.createContext<RouterContextProps | null>(
null,
);
export const Router: React.FC = ({ children }) => {
const [location, setLocation] = useState(history.location);
// 初始化的时候 订阅 history 的变化
// 一旦路由发生改变 就会通知使用了 useContext(RouterContext) 的子组件去重新渲染
useEffect(() => {
const unlisten = history.listen(location => {
setLocation(location);
});
return unlisten;
}, []);
return (
<RouterContext.Provider value={{ history, location }}>
{children}
</RouterContext.Provider>
);
};
注意看注释的部分,我们在组件初始化的时候利用 history.listen 监听了路由的变化,一旦路由发生改变,就会调用 setLocation 去更新 location 并且通过Provider 传递给子组件。
并且这一步也会触发 Provider 的 value 值的变化,通知所有用 useContext 订阅了history 和 location 的子组件去重新 render。
实现 Route
Route 组件接受 path 和 children 两个 prop,本质上就决定了在某个路径下需要渲染什么组件,我们又可以通过 Router 的 Provider 传递下来的 location 信息拿到当前路径,所以这个组件需要做的就是判断当前的路径是否匹配,渲染对应组件。
import { ReactNode } from 'react';
import { useLocation } from './hooks';
interface RouteProps {
path: string;
children: ReactNode;
}
export const Route = ({ path, children }: RouteProps) => {
const { pathname } = useLocation();
const matched = path === pathname;
if (matched) {
return children;
}
return null;
};
这里的实现比较简单,路径直接用了全等,实际上真正的实现考虑的情况比较复杂,使用了 path-to-regexp 这个库去处理动态路由等情况,但是核心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实现 useLocation、useHistory
这里就很简单了,利用 useContext 简单封装一层,拿到 Router 传递下来的history 和 location 即可。
import {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 RouterContext } from './Router';
export const useHistory = () => {
return useContext(RouterContext)!.history;
};
export const useLocation = () => {
return useContext(RouterContext)!.location;
};
实现验证 demo
至此为止,以下的路由 demo 就可以跑通了:
import React, {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 Router, Route, useHistory } from 'react-mini-router';
const Foo = () => 'foo';
const Bar = () => 'bar';
const Links = () => {
const history = useHistory();
const go = (path: string) => {
const state = { name: path };
history.push(path, state);
};
return (
<div className="demo">
<button onClick={() => go('foo')}>foo</button>
<button onClick={() => go('bar')}>bar</button>
</div>
);
};
export default () => {
return (
<div>
<Router>
<Links />
<Route path="foo">
<Foo />
</Route>
<Route path="bar">
<Bar />
</Route>
</Router>
</div>
);
};
结语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小伙伴们已经搞清楚了前端路由的原理,其实它只是对浏览器提供 API 的一个封装,以及在框架层去联动做对应的渲染,换个框架 vue-router 也是类似的原理。
喜欢的老铁,加个关注!今后会分享更多的前端干货,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比心]
本文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sl1673495/react-mini-router
猜你喜欢
- 2024-09-30 Vue Router 4 路由地址详解 vue router路由配置
- 2024-09-30 「vue基础」一篇浅显易懂的 Vue 路由使用指南( Vue Router 下)
- 2024-09-30 Vue Router 4 路由操作 - 路由导航
- 2024-09-30 为什么用vue.js,为什么前端开发46%的人都在用?
- 2024-09-30 vue-router 基础:4类路由跳转示例
- 2024-09-30 Vue Router 4 动态添加路由详解 vue router动态路由配置
- 2024-09-30 Vue进阶篇-Vue Router官方路由管理器
- 2024-09-30 循序渐进Vue+Element前端应用开发(3)—动态菜单和路由的关联处理
- 2024-09-30 哈希方式实现前端路由,核心是监听哈希事件hashchange
- 2024-09-30 前端开发框架VUE之路由vue-router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05-10如何优化数据库和前端之间的交互?
- 05-10前端代码优化小秘籍(前端优化24条建议)
- 05-10VS Code当中的15个神仙插件,值得收藏
- 05-10如何自己开发一个Google浏览器插件?
- 05-10前端流行框架Vue3教程:14. 组件传递Props效验
- 05-10吃了一年的SU,最好用的插件都在这了
- 05-10前端必看!这款神器让网站界面告别千篇一律
- 05-10程序员请收好:10个非常有用的 Visual Studio Code 插件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前端设计模式 (75)
- 前端性能优化 (51)
- 前端模板 (66)
- 前端跨域 (52)
- 前端md5加密 (49)
- 前端路由 (55)
- 前端数组 (65)
- 前端定时器 (47)
- 前端懒加载 (45)
- 前端接口 (46)
- Oracle RAC (73)
- oracle恢复 (76)
- oracle 删除表 (48)
- oracle 用户名 (74)
- oracle 工具 (55)
- oracle 内存 (50)
- oracle 导出表 (57)
- oracle查询数据库 (45)
- oracle约束 (46)
- oracle 中文 (51)
- oracle链接 (47)
- oracle的函数 (57)
- mac oracle (47)
- 前端调试 (52)
- 前端登录页面 (48)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