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程教程与实战项目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前端同学狂喜_前端gui

ins518 2025-09-28 01:12:06 技术文章 2 ℃ 0 评论

“再晚两周学,面试题就换成‘你怎么用AI写前端’,而你还只会手写轮播图。”

这不是吓唬谁,是真事。

三月份还有HR把“能独立还原PSD”写进JD,六月就改成“会用AIIDE生成页面并调优”。

工具换代比简历更新快,才是今年前端最隐秘的焦虑[[22]]。

先别急着翻文档。

把镜头拉近,大多数小团队现在的流程是:产品口述需求 → 后端丢接口 →老板催页面。

过去要吭哧三天切图排雷,现在用InsCode AIIDE敲一句“生成带搜索的物料列表页”,十分钟就能跑起来,样式还自带响应式[[21]]。

省下的不是加班时间,是“活下去”的机会:原型越快,融资演示越早,需求改动越敢接。

有人担心“AI写代码=低端前端失业”。

真相更扎心:低端需求直接被AI吃掉,高端岗位却要求“能调教AI”。

不会写提示词,连调组件都调不顺;不懂性能预算,AI吐出来的 bundle能把首屏拖到8秒,老板骂的依旧是你[[27]]。

所以现在的学习顺序得倒过来:

先让AI跑通页面,再人工拆成可维护模块;

先用Gradio或Coze把功能做成可点击Demo,再去补TypeScript类型和测试用例[[24]][[29]]。

“先求有,再求好”成了保命策略,而不是敷衍。

最舒服的是独立开发者。

一个人就是团队,用FastAPI搓接口,用低代码平台拼管理后台,文案让GPT写,图标让AI画,一周就能上线MVP[[25]]。

失败成本极低,试错速度翻倍,这才是“小而美”能活下来的真正原因[[22]]。

当然,AI不是许愿机。

它常把业务语义理解错:你要“优惠券叠加”,它给你“优惠券叠罗汉”;你说“按钮置灰”,它把整页变灰。

这时候得靠人类兜底:把需求拆成动词+名词,一条一条喂;再准备一套“回滚提示”,随时让AI重跑[[23]]。

前端的价值从“写代码”变成“写提示+审代码”,门槛反而高了。

面试现场也已经变味。

北京某厂第二轮直接给候选人一台笔记本,让用AIIDE实现“可拖拽甘特图”,限时30分钟。

考官不打分,只看控制台报错数量和用户交互流程是否顺畅。

不会调AI的,连“笔试”都过不去[[21]]。

想跟上节奏,就记住三句话:

把AI当实习生,别当大神;

先跑通再优化,别一口气写完美;

留好提示词仓库,下个项目直接复用。

做到这三点,简历里就能写“具备AI协同开发经验”,而不是苍白地堆“熟悉Vue3”。

工具清单帮你们整理好了,拿去用:

原型阶段:InsCode AI IDE、Gradio、Coze

接口阶段:FastAPI、低代码平台

调试阶段:Jupyter Lab + TypeScript,边跑边看bundle大小[[26]]。

全按这个顺序来,基本能把“想法→演示→上线”压到两周内。

再拖下去,不会AI辅助的前端不是“没有成长”,是“没有班加”。

当老板发现一个人加AI能干三个人的活,团队规模就会缩水。

不想被折叠,就得先学会怎么把AI折叠进自己的工作流。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