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技术人生——第2集:膨胀自信,午夜凶铃(原文)「链接」
1.苦学原理,知其所以
自从那次临危受命之后,我在团队里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家不再把我当成一个“懂点数据库的开发”,而是真正意义上的DBA。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也为了填补自己那点“三脚猫功夫”的知识空白,我做了一个决定:啃下Oracle的官方文档。
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那段独自“修炼”的时光:每天下班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电脑屏幕上永远开着官方的《Oracle Concepts》电子文档,它的每一个章节,我都恨不得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而手边,则放着被我翻得起了毛边的《Performance Tuning Guide》和那本被誉为“圣经”的《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就在主机风扇单调的嗡嗡声和窗外沉寂的夜色中,我一头扎进了那个由“Buffer Cache”、“Redo Log”、“Latch”和“Mutex”构成的、精密而复杂的知识海洋中。
起初,那些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体系结构图让我头疼不已。很多个夜晚,我对着一个概念(比如晦涩难懂的“一致性读”)反复琢磨,却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像第一集里解决那个性能问题一样,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我开始把官方文档当成“圣经”,一页一页地啃,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死磕。
渐渐地,奇妙的感觉发生了。当我终于理解了Oracle的CBO(成本优化器)是如何根据统计信息来选择执行计划时,我猛然回想起之前我解决的各种问题——哦,原来我当时只是“蒙对”了结果,其背后的原理竟是如此精妙!当我搞懂了数据库的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应用在读写数据时可以做到互不阻塞。
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顿悟,带给我的快感远胜于写出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我的角色认知,也从一个被动响应的“救火队员”,开始向一个渴望洞悉全局、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医生”转变。
2.技不压身,效能飞升
系统化的学习,让我对数据库的理解日益加深。而我过去几年的开发经验,此刻也变成了我作为DBA的一项独特“利器”。我发现,很多传统的DBA对数据库本身了如指掌,但对应用的逻辑、数据如何流转却不甚关心。而我,恰恰能打通这两者。我知道哪个应用在什么时间点会产生大量数据,哪个Job的逻辑可能会给数据库带来压力。于是,我的“老本行”——写代码,又派上了用场。我开始用Shell脚本编写各种自动化运维工具。与其说它们是工具,不如说是我的“智能助手”:
这些现在看来很基础的脚本,在当时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却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数据库管理的效率,将我从无数重复、枯燥的手工操作中解放了出来。领导在会议上不止一次地表扬我,说我把开发思维带到了数据库运维管理中,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
那段时间,我几乎成了团队里的“效率之星”,同事们遇到问题也愿意来找我咨询。我感觉自己简直无所不能,职业生涯的“蜜月期”达到了顶峰。
3.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古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当一个人的自信心膨胀到极点时,离犯错也就不远了。
随着对系统的日益熟悉和一系列自动化的成功,我开始觉得这套数据库系统已经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不再满足于让它“稳定运行”,而是渴望让它“极致完美”。我像一个偏执的艺术家,审视着自己的作品,总想找到可以打磨得更光滑的地方。
很快,我找到了一个新的“优化点”。我注意到,系统在业务高峰期,log file sync这个等待事件时常会跳得很高。根据我在一些技术论坛上看到的“高手经验贴”,这通常和redo log的提交方式有关。那些帖子言之凿凿地宣称,通过调整一个关键的数据库参数COMMIT_WRITE,将其默认的IMMEDIATE(立即写入)改为BATCH,NOWAIT(批量、异步写入),可大幅降低这个等待事件,从而提升系统的TPS(每秒事务处理量)。
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我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技术深度、让领导和同事们再次对我刮目相看的机会。
一个危险的念头在我脑中萌生:是不是可以直接在线上调整试试呢?
我当然知道规范的操作流程是“申请、评审、测试、上线”。但我内心那个骄傲的声音在说:“这么简单的参数调整,有理论依据,有‘高手’背书,还需要那么麻烦吗?小题大做!直接改了,用效果说话!”
最终,盲目的自信战胜了专业的谨慎。在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下午,我打开命令行终端,用DBA的最高权限,敲下了那行现在想来都让我后怕的命令:
ALTERSYSTEM SETCOMMIT_WRITE ='BATCH,NOWAIT';
回车。System altered.
系统平稳如初,我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4.午夜凶铃,大祸来临
平静,是风暴来临前最可怕的伪装。
当天晚上,我睡得格外香甜,梦里甚至还在构思着第二天如何在周会上展示我的这次“神级优化”。
然而,凌晨2点15分,一阵尖锐刺耳的手机铃声划破了夜的寂静。我被惊醒,睡眼惺忪地摸过手机,屏幕上闪烁着运维部负责人老张的名字。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这个时间点的电话,绝无好事。
我强作镇定地接起电话,用尽量平稳的声音问:“喂,张哥,怎么了?”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老张压抑着怒火但又极度焦急的声音:“出大事了!XXX业务系统的数据好像……好像不对了!”
“不对了”三个字,像三根冰锥,瞬间扎进我的心脏,我的睡意荡然无存,一股巨大的寒意从脊椎直窜后脑勺。“什么……什么情况?”我的声音已经开始颤抖。
“我们半夜对账的程序报了警!今天入库的好几笔关键业务的金额,和前端流水对不上!而且……而且有几笔交易,前端显示成功了,但数据库里根本就没找到!你今天是不是对数据库动了什么手脚?!”
最后那个质问,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的大脑。我的世界瞬间一片空白,冷汗“唰”地一下湿透了后背。我猛地想起了下午那个ALTER SYSTEM命令,想起了NOWAIT(异步)这个词……
异步提交,在系统高负载或异常关闭时,是有可能丢失最后一部分已提交的事务的!这在官方文档的警告里写得清清楚楚,但我却在自信的驱使下,选择性地忽略了它!
我捅了个天大的篓子。对于数据库来说,性能问题是“病”,而数据不一致、数据丢失,那是“命”!我这个“系统医生”,居然亲手给自己的病人喂下了一剂“毒药”。
我的手脚冰凉,嘴唇发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电话那头,老张的催促声还在继续:“喂?喂!你说话啊!”
而我,只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和那个在脑海中无限回响的声音:“完蛋了...”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大白话人工智能 「链接」
数据库拍案惊奇 「链接」
世事洞明皆学问 「链接」
猜你喜欢
- 2025-09-01 大量类加载器创建导致诡异FullGC_类加载器加载配置文件
- 2025-09-01 数据库界的swagger,连接数据库直接生成数据库文档
- 2025-09-01 JDK vs JRE: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99%的人都答不上来
- 2025-09-01 Java的反射,是“动态”的利器,还是“性能”的杀手?
- 2024-11-07 Oracle 11G RAC集群CRS维护 oracle rac维护命令
- 2024-11-07 冒用有效签名:Clop勒索病毒这股”韩流“已入侵国内企业
- 2024-11-07 Oracle 11g 单机环境安装补丁实战
- 2024-11-07 Oracle 一键巡检自动生成 Word 报告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前端设计模式 (75)
- 前端性能优化 (51)
- 前端模板 (66)
- 前端跨域 (52)
- 前端缓存 (63)
- 前端aes加密 (58)
- 前端脚手架 (56)
- 前端md5加密 (54)
- 前端路由 (61)
- 前端数组 (73)
- 前端js面试题 (50)
- 前端定时器 (59)
- Oracle RAC (76)
- oracle恢复 (77)
- oracle 删除表 (52)
- oracle 用户名 (80)
- oracle 工具 (55)
- oracle 内存 (55)
- oracle 导出表 (62)
- oracle约束 (54)
- oracle 中文 (51)
- oracle链接 (54)
- oracle的函数 (58)
- oracle面试 (55)
- 前端调试 (52)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